在紅塵縫隙中窺見無限:PODIUM 畫廊呈獻「業縫」群展

Image Credit to PODIUM Gallery

量子物理和佛學是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領域,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它們對於人類對現實世界/紅塵的理解有著相似的見解。PODIUM 畫廊於月初推出的群展「業縫」,將這兩個領域的基本思想結合起來,通過參展藝術家:卓思穎、許頌靈、許方華、李建霆和陶伊,以其視覺語言和媒介呈現,試圖挑戰傳統對因果關係的理解,模糊物質與非物質的界限,並誘發超越世俗和語言的無限可能。

Image Credit to PODIUM Gallery

現實的幻象:量子與佛法的交匯

在「業縫」展覽的核心,穿梭著理念交匯點:量子物理學與佛教哲學對現實本質的相似洞見。兩者都將我們日常感知的世界視為一種「虛妄」,認為這種表象阻礙了我們對終極真相的理解。

量子物理學揭示,我們所謂的堅實物質世界實際上是由瞬息萬變的量子粒子構成的全息現實。與此呼應,佛教哲學長期主張,我們所經歷的現象與自身的認知過程密不可分,而人類的慾望和執著則源於有限的感官體驗。

Image Credit to PODIUM Gallery

藝術:跨越虛實的橋樑

在「業縫」展覽中,五位藝術家的作品如同五條獨特相互交織的線索,共同編織出一幅跨越虛實的布卷。

從卓思穎極簡而富有靈性的互動裝置,到許頌靈鮮豔的色彩和奇幻的圖像融入傳統的紙上的水墨作品;從許方華探討科技與哲學交匯的機器人裝置,到李建霆融合微觀與宏觀視角天體的有機和無機結構作品;再到陶伊將身體詮釋為信息庫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藝術家對量子物理學與佛教哲學深度思考的視覺化呈現。展覽中的作品不僅在形式上多元豐富,更在理念上相互呼應,共同構建了一個讓觀眾得以穿越常規認知界限的藝術空間。

Image Credit to PODIUM Gallery

感知的重構:觀者與作品的互動

「業縫」展覽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其跨學科的理念融合,更在於它如何重新定義了觀眾與藝術品之間的關係。每一件作品都像是一面鏡子,邀請觀眾深入其中,重新審視自己的感知過程。

量子物理和佛教哲學,雖然分屬科學與宗教的領域,卻在對紅塵的見解上出奇地一致。兩者皆視紅塵為讓人無法意會真相的虛妄。量子物理透過微觀尺度理解現象,揭示物質世界由瞬息萬變的量子粒子所組成的全像現實。而佛教則強調,現象與認知相互依存,慾望和執著源自感官體驗,只有看破幻象,人們才能解脫。「業縫」展覽正是基於這樣的思想背景,將佛教哲學與量子物理的基本觀點融匯,呈現一個充滿機率、振動和不確定性的現實。五位藝術家邀請觀眾探索日常生活經驗的表層下的暗湧,進入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境界。

Image Credit to PODIUM Gallery

「業縫」展覽或許就像是一個量子實驗,每一位進入展廳的觀眾都成為了這個實驗的參與者和觀察者。當觀者穿行於充滿和哲思的藝術品之間,不僅在欣賞視覺上的美感,更在參與一場關於現實本質的深度對話。也許,正如量子物理學所揭示的那樣,現實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充滿了無限可能。又如佛法所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在這個看似充滿矛盾和對立的世界裡,藝術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得以在「業」的縫隙中,窺見存在的奧秘和生命的無限可能性。

當離開展館,也許觀者會帶著這樣一個問題繼續思考:在這個量子與佛法交匯的藝術視角下,我們如何重新定義自己的存在,以及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業縫」群展
展期:即日至2024年9月7日
地點:PODIUM藝廊 |香港黃竹坑香葉道4號怡達工業大廈9樓D室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11時至下午7時(週一休館)

All Images Credit to PODIUM Gallery

Previous
Previous

「菩提:佛教藝術萃珍」   蘇富比香港旗艦藝廊開幕展覽

Next
Next

Annemarie Schwarzenbach攝影展:鏡下的游牧號角